中国煤炭地质

2015, v.27;No.195(10) 6-9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鲁西南地区煤类分布及煤变质作用类型分析
Coal Ranks Distribution and Coal Metamorphism Type Analysis in Southwestern Shandong

于得明,刘海燕,王东东,冯婷婷,赵鲁阳

摘要(Abstract):

鲁西南地区煤炭资源丰富,煤质较好,煤变质作用主要属于区域变质,部分地区接触变质作用明显。通过对煤田煤质特征的研究,探讨了不同时期主导煤变质作用的类型及其对煤变质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叠纪以前研究区在构造作用下沉降,煤变质主要受深成变质作用影响且各地差别不大,至三叠纪末期煤的变质程度已经接近长焰煤;三叠纪以后南北煤田R值出现显著差异,中北部各煤田煤变质仍然由深成作用主导,而南部济宁、巨野、滕南等煤田在侵入体的作用下,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开始主导煤变质,接触变质作用发生在巨野、滕南等有岩浆侵入或接近煤层的局部地区;在东部煤田含有大量无烟煤和天然焦,肥煤所占比例明显比中西部大,这是由于郯庐断裂剧烈的水平地层错动,煤系受到动力变质作用影响。

关键词(KeyWords): 鲁西南;煤变质;煤类分布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环渤海湾地区晚古生代海侵事件沉积等时性及时限尺度的研究”(41202070);; 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计划项目“大型陆表海盆地海侵事件沉积及事件古地理特征——以华北板块晚古生代盆地为例”(BS2011SF017)联合资助

作者(Author): 于得明,刘海燕,王东东,冯婷婷,赵鲁阳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