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炭地质

2025, v.37;No.321(07) 1-9+14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中国典型陆相含油页岩层系深埋过程中的生烃规律
Hydrocarbon Generation in the Deep Burial Process of Typical Continental Oil-bearing Shale Strata in China

潘欣雨,王灼,栾治盛,白悦悦,党洪量,类兴璇,陶连馨,刘春龙,牛大鸣,孙平昌

摘要(Abstract):

中国大型陆相盆地普遍发育含油页岩层系,其在深埋过程中生排烃规律尚未系统刻画。聚焦中国四个典型大陆相盆地,本文收集了约7 300个发育不同埋深的同层系富有机质泥页岩(含油页岩)的有机地球化学数据,以S_2为35.66 mg/g(I型有机质)和40.12 mg/g(II_1型有机质)为确定油页岩的最低槛值,含油页岩层系有机质在R_o=0.5%为生烃快速转化槛值,形成油页岩和低熟页岩油共存区域;在R_o大于0.85%时,由于高的生排烃效率(70%~80%),导致油页岩基本消失,转化为富集型高熟页岩油;由此推测渤海湾盆地油页岩赋存深度可达到3 650 m,相应的深度界限在松辽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和准噶尔盆地分别为1 900 m、2 050 m和3 750 m。在R_o为1.2%的位置页岩油逐渐热裂解形成页岩油气,并在R_o大于1.6%的区间出现页岩油气资源丰度逐渐贫化。

关键词(KeyWords): 油页岩;页岩油气;热演化;生烃阈值;生排烃效率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372125)

作者(Author): 潘欣雨,王灼,栾治盛,白悦悦,党洪量,类兴璇,陶连馨,刘春龙,牛大鸣,孙平昌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