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1+N之路分析Analysis on the Path of Carbon Neutralization 1+N
张洋,赵岳,李威达,刘咏涵
摘要(Abstract):
2021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是对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系统谋划和总体部署。“1”是实现碳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的指导性文件。“N”代表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共同出台一系列指导性的政策和方案。这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在中央顶层设计政策“1+N”的引领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
关键词(KeyWords): 碳达峰;碳中和;“1+N”;地质封存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研项目“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及监测技术研究”;;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科技创新项目“碳评价、捕集与封存技术研究”(ZMKJ-2021-ZX02)
作者(Author): 张洋,赵岳,李威达,刘咏涵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蒋向明.“双碳”背景下煤炭行业与地热产业双重发展机遇[J].中国煤炭地质,2022,34(S1):1-6.
- [2] 李春鞠,顾国维.温室效应与二氧化碳的控制[J].环境保护科学,2000,26(2):13-15.
- [3] 王集杰,韩哲,陈思宇,等.太阳燃料甲醇合成[J].化工进展,2022,41(3):1309-1317.
- [4] 腾燕程.变压吸附法提取石灰窑气中CO2工业开发的探讨[J].天然气化工,1985(5):31-37.
- [5] 黄晶,马乔,史明威,等.碳中和视角下CCUS技术发展进程及对策建议[J].环境影响评价,2022,44(1):42-47.
- [6] 王志,原野,生梦龙,等.膜法碳捕集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J].化工进展,2022,41(3):1097-1101.
- [7] 李阳.碳中和与碳捕集利用封存技术进展[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21.
- [8] 黄晶,等.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评估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21.
- [9] 蔡博峰,等.中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年度报告(2021)——中国CCUS路径研究[R].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等,2021.
- [10] 全球碳捕集与封存研究院.2021.全球碳捕集与封存现状2021[R].
- [11] 全球碳捕集与封存研究院.2020.全球碳捕集与封存现状2020[R].
- [12] 丁恋,宁树正,刘亢.基于SWOT模型的CCUS技术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煤炭地质,2021,33(S1):87-91.
- [13] 张九天,张璐.面向碳中和目标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发展初步探讨[J].热力发电,2021,50(1):1-6.
- [14] 张贤,李阳,马乔,等.我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发展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21,23(6):70-80.
- [15] 吴远彬,等.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发展路线图(2019) [R].科学技术部社会发展科技司,2019.
- [16] 王金南,刘兰翠.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项目的环境管理思考[J].低碳世界,2013 (1):22-25.
- [17] 张鸿翔,李小春,魏宁.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的主要技术环节与问题分析[J].地球科学进展,2010,25(3):335-340.
- [18] 巢清尘,陈文颖.碳捕获和存储技术综述及对我国的影响[J].地球科学进展,2006,21(3):291-298.
- [19] 曾荣树,孙枢,陈代钊,等.减少二氧化碳向大气层的排放——二氧化碳地下储存研究[J].中国科学基金,2004 (4):196-200.
- [20] 杨鼎文.二氧化碳的脱除分离技术及其进展[J].辽宁化工,1982(1):14-19.
- [21] 王祥光,高华.氨基乙酸热钾碱法脱二氧化碳[J].化肥工业,1976(4):59-64.
- [22] 王向农.二氧化碳薄膜分离技术[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1987,16(2):24-30.
- [23]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等.2021.中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年度报告(2021)[R].
- [24] 贺强.双碳目标下我国西部地区地下煤火探测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煤炭地质,2022,34(4):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