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荣西,金奎励,杨友运
通过加水热模拟实验对一褐煤样的生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利用压汞法研究了在热演化过程中煤源岩孔隙结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煤源岩热解产物的形成和煤成油气初次运移与煤源岩孔隙结构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低温阶段,煤源岩中出现了较多的大孔隙和裂隙,此时主要是液态产物形成和排驱运移;在高温阶段,煤源岩大孔隙和裂隙消失而微小孔隙大量形成,此时主要是热解气大量形成和排驱运移。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84 ] - 高强,常江林
记述了产自山西怀仁晚古生代煤系中的两个Lepidodendron新种:三角鳞木(L.triangulatumsp.nov)和怀仁鳞木(L.huairenensesp.nov)。详细描述了其形态学特征,并与相近各种进行了比较。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6 ] - 张德高,郭英海
研究了红树林潮坪底质之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微量元素及有机质含量等沉积特征,并论述了其沉积作用。认为东寨港红树林潮坪不具备形成泥炭的条件,其制约因素归纳起来有:①充分的陆源碎屑供给及高的沉积速率;②红树植物残体的高分解度;③周期性频繁动荡的潮汐水流;④新构造运动及海平面升降。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6 ] - 蒋博宇
概述了广西晚二叠世主要煤层(K1、K7、K8煤层)的一些特征。根据标志层、层间距、古生物化石、煤岩煤质以及煤系沉积旋回等特征,探讨了上述三个煤层的对比途径,指出标志层、煤岩煤质是煤层对比的主要依据。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1 ] - 袁国泰,黄凯芬
讨论了煤系共伴生矿产的概念及其延伸的含义。对煤系共伴生矿产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是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需要。根据共伴生矿产的物质成分及物理性能,并结合其加工利用方向,文章提出了煤系共伴生矿产资源的分类方案。科学的分类对加强煤系共伴生矿产资源的研究与合理开发有着重要意义。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5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72 ] - 冯士安,唐修义
对构造煤的煤岩特征和自由基浓度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在地质勘探阶段作为煤层瓦斯突出危险性区域预测指标的可能性。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74 ] - 施龙青,徐榜荣
利用挥发分资料,计算变质作用总梯度,绘制出等变质面,通过等变利用挥发分造交切关系,判别断层形成先后次序。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9 ] - 李小彦
裂隙是煤储层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运用于开发前的渗透性评估。国外在这方面已有突破性进展,随我国煤层气开发的进行,裂隙研究正在展开,采用的方法不一而论。就煤层气地质学而言,有关裂隙的定义、名词术语使用、识别标志、分析参数的确立及实际应用等,均处于初期阶段,仍待于探索完善。目前实用可行的方法基于煤岩学分析,依据实际观测研究,获取早期预测信息。一套完善共识的研究方法,不仅需要科学易操作,而且要有一系列实用性技术参数,使之充分表征储层渗透性能。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3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76 ] - 曹丁涛
兖州煤田因为红层在横向上的水力联系较好,红层在横向上受采动影响的范围并不小。纵向上,红层或煤系采动裂隙未达百米。红层水位下降,并非一定是冒裂带波及红层导致红层水下泄所引起;红层水位上升,也并非一定是采动作用后期,存在压实现象,使红层采动裂隙闭合,阻止红层水下泄之果。而压力的增减则是红层水位升降的主要原因。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84 ] - 刘桂建,杨萍月,吴恩江,崔树军,徐载俊
从大气、煤矸石、水环境和地面变形与沉降等方面,分析了梁宝寺区环境地质的基本特征,并对这些地质环境质量进行了现状评价,为日后煤矿设计、建设和生产阶段的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提供了参考资料。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75 ] - 柳楣,马国东,王文常
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摆脱了常规叠后时间域处理要求时距曲线是双曲线的简单假设,可以适用于各种复杂构造。本文阐述了叠前深度偏移的基本原理、处理流程以及在煤田二维、三维地震资料处理中初步的应用效果。文章最后指出:为了提高煤田复杂地区地震勘探的效果和解释精度,开展叠前深度偏移势在必行。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78 ] - 王中锋
具有经济价值的可采煤层厚度与地震波波长相比,可视为薄层。薄层反射波一般在常规地震时间剖面上是不易识别的。对煤层而言,其厚度虽薄,但由于它与顶、底板岩层波阻抗差异较大(反射系数在0.3以上),煤层反射在地震时间剖面上通常呈突出的优势强波,这就为用地震法直接勘探煤层提供了基础。本文讨论了沙漠覆盖区用地震法勘探煤层,即在沙漠覆盖区,利用地震信息预测煤层厚度变化、煤层分岔合并带、煤层火烧边界、煤层冲刷带的方法,并结合实例论述其效果。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7 ] - 高庆余
本文介绍了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岩溶陷落柱的地质成因及其几何特征,阐述了使用重力方法调查陷落柱的物理依据,采用高精度重力仪在起伏地形条件下探明了陷落柱的发育位置,为煤矿的规划和综合治理提供了参考数据。文中根据几年来对陷落柱等小型构造的重力勘探实践,提出了某些提高勘探质量和效果的技术措施。主要针对布格重力异常计算方法中存在的弱点提出了取消中间层引力改正的重力异常计算方法,并导出了新的计算公式。由于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避免了表层密度不均匀或使用不当造成的重力补偿错误,因而容易得到比较可信的、反映地下密度不均匀体存在的重力异常。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82 ] - 张作新,姜鹏里
以海拉尔盆地呼和湖研究区为例,对重磁异常进行正、反演计算,求取各个主要地层组、段顶界面埋深。Parker正、反演计算方法,兼有频率域里计算速度快,空间域计算准确的优点。该方法是重磁异常定量解释中有利工具,在平面解释中各层深度值连续性加强,适于煤田地质、油田地质普查阶段、高精度重磁勘探,定量解释、为后期钻探提供参考数据。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79 ] - 李武俊,邢兆楷,李慎举,赵永强
本文通过使用坑道无线电波透视仪(简称坑透仪)对霍州局40余个工作面的探测和回采验证得知,在剔除井下干扰因素,合理选取各种参数条件下,能够较准确的解释探测异常区为何种地质体,总结了霍州局不同地质异常体坑透曲线特征及解释方法。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6 ] - 靳瑞青,李芳
本文介绍地面瞬变电磁方法在探测防水隔离煤岩柱结构特征中的应用。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4 ] - 李恩海
阐述了水刹车结构原理及影响因素,并结合生产实际指出了使用注意事项。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6 ] - 张旺
重点介绍双管反循环内出粉采样钻机在安太堡矿生产地质勘探及采样方面的使用情况。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9 ] - 李季三
对煤田地质行业发展第三产业的思考李季三(中国煤田地质总局涿州072752)煤田地质行业本身属于国民经济第三产业的第二层次。进入“九五”时期,国家计委明确要求各部门只能保留精干的地质队伍,使用国家中央财政预算资金从事基础地质和普查、找矿工作。按照国家计...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1 ] - 线华
浅析煤田地质系统档案工作线华(中国煤田地质总局档案馆河北涿州072752)1档案工作概述1.1档案工作的任务及其作用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1 ] - 葛家祥
论述了矿井煤炭储量资产化管理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意义,并对如何实行这一管理提出了设想(掌握大方向、奋斗目标、方法及步骤等)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4 ] 第五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野外地质工作者奖获得者——李文恒《中国煤田地质》编辑部李四光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和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奠基人。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建设事业和地球科学事业。为了纪念他对地球科学以及我国科学事业以及地质事业的巨大贡献...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2 ] - 刘汉男
通过古地磁工作和地磁极性剖面对比,基本解决了山东淄博凤凰山组的时代和二叠、三叠系界线。根据岩性和古地磁极性特征,将凤凰山组支解为石千峰组和昆仑镇组,分属于二叠系和三叠系。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1 ] - 李心宁
利用地震、钻井和地面露头等新资料,综合论述了二连早中侏罗世大型含煤盆地的存在。因中侏罗世末构造反转、抬升和剥蚀,地层残缺不全。在南部地区保存较好,分布较广,厚度亦大;在北部地区则剥蚀严重,出露较多。该盆地中煤系地层具有较强的生油能力和多套生储盖组合,它是二连地区油气勘探的新层系和新领域。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0 ] - 李朝峰,余志伟,韩宝平
本文运用伏特拉核函数基本理论,建立了南桐矿区红岩煤矿矿井涌水量的非线性核函数模型,介绍了计算核函数模型所用的递归算法。同时对模拟结果的残差进行了分析,并用AR模型进行了改进。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2 ] - 刘汉雄
通过湘中斗笠山矿区强排疏干岩溶水产生的不良工程地质现象,进行了地面塌陷成因、形态特征及分布规律的研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对今后本区或类似矿井的开拓,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9 ] - 卿国屏
大口径水井施工及基桩钻孔工程实践证明,基桩钻孔使用的旋转类钻机,可以应用于松散含水层大口径水井施工,反循环钻进是旋转钻机在松散含水层中大口径水井理想的施工方式。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2 ] - 卢忠良
根据本区及邻区钻孔岩性特征与抽水试验资料,在充分分析第四系底含、风化带、3砂其水文地质特征基础上,提出了露头煤柱留设方案及矿井防治水措施,指出了3煤开采上限。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64 ] - 徐正平
深基坑围护工程施工管理徐正平(两淮地质基础工程公司上海200437)1工程特征东南大厦位于上海浦东陆家嘴开发区,该工程基坑开挖10m,围护延长线510m。此工程围护方案同本地区同类基坑围护方案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几何形状特殊基坑为一矩形,长...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9 ] - 张书生,李联,王强
利用GeovecteurPLUS处理系统通过对西北某区复杂地表地震资料分析及处理,找到了解决该区静校正的关键步骤,就是在常规静校正的基础上,使用残余静校正和交互剩余静校正方法,取得了显著效果。文中提出的残余静校正方法具有一定的新意。
1998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0 ] 下载本期数据